右江医学杂志

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《右江医学》杂志创刊于1972年,国家卫生部原部长陈敏章题写刊名。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主管,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主办。刊号:ISSN 1003-1383,CN 45-1126/R,刊物为《中国期刊网》、《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》全文收录,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》、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-CMCC》等来源期刊。“万方数据-数字化期刊群”全文上网《中国核心期刊(遴选)数据库》收录。栏目有论著与临床报道、文献综述、预防医学、祖国医学、卫生管理、医学教育、经验介绍、病案讨论、误诊分析、病例报告、临床护理等,以面向基层人员、报道地方医药、突出实用技术为特点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​科学穴位按摩指南:缓解疲劳与压力的四大关键穴位

时间:2025-05-28 15:35:36

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疲劳与压力如影随形。针对学生、上班族及老年人三类人群的常见健康需求,一套科学的穴位按摩方案能有效缓解不适。以下结合中医理论,精选太阳穴、风池穴、百会穴、合谷穴四大关键穴位,详解操作手法与适用场景。

太阳穴:缓解头部紧张的开关

位于眉梢与外眼角延长线交点的太阳穴,是缓解头痛、眼疲劳的首选。用双手拇指指腹轻按穴位,顺时针与逆时针各揉10-20次,力度以酸胀感为宜,如同“缓慢拧松螺丝”般渐进放松。上班族久盯屏幕后,可采用“抹法”:用拇指从太阳穴向发际线单向推抹,重复5次,帮助疏散胀痛感。老年人若伴头晕,可配合掌根轻揉,以温热感渗透为佳,每次持续3分钟。

风池穴:肩颈疲劳的减压阀

后发际线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,是改善颈椎僵硬、鼻炎症状的要穴。取穴时,双手拇指自然置于枕骨下缘,滑动至凹陷处即为穴位。操作时以拇指垂直按压,配合颈部轻微转动,如同“齿轮咬合”般协调,每分钟20-30次。学生伏案学习后,可用“对捏法”:拇指与食指同时捏揉两侧风池穴,向深层持续施力2分钟,缓解脑供血不足。老年人按摩时可加入推拿手法,从风池穴沿颈侧推至肩部,促进气血循环。

百会穴:提神醒脑的“阳气枢纽”

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的百会穴,被誉为“人体阳气之巅”。用中指指腹轻按穴位,每秒1次,连续100下,动作如“蜻蜓点水”般轻盈。考前学生可采用“呼吸点压法”:他人配合呼吸节奏,吸气时按压百会穴,呼气时松开,重复20次,增强专注力。老年人若觉头昏沉,可用掌心轻拍百会穴,同时舌尖抵上颚发出“嗒”声,有助于升发阳气。

合谷穴:万能急救的“虎口要塞”

手背虎口处的合谷穴,是缓解牙痛、晕厥的急救穴。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合谷时,指腹需朝向第二掌骨侧,旋转揉压至酸胀30次,如同“研磨香料”般均匀发力。上班族突发偏头痛时,可强力掐揉此穴2-3分钟,配合深呼吸。老年人日常保健建议早晚各按3循环,每循环30次,提升免疫力。

三类人群的定制化方案

学生群体可将百会穴与太阳穴组合按摩,每日两次,每次3分钟,缓解用脑过度;上班族适合风池穴与合谷穴联动,午休时按压1分钟,快速恢复状态;老年人推荐晨起按摩百会穴,睡前揉捏风池穴,形成“早晚养生节奏”。所有操作均需保持环境温暖,避免空腹或酒后进行。

这套融合按压、揉捏、轻拍手法的指南,以3-5分钟为单次疗程,兼顾效率与安全性。穴位如同身体自带的“调节按钮”,精准操作方能激活其潜能。坚持练习,可逐步改善亚健康状态,让传统医学智慧为现代生活赋能。